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不适应时代的文科可以缩招

日期:2025年03月31日 21:12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佚名


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中国大学迎来2025。
2025年,注定要成为变革的年份。是以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还是在延误中错失转型机遇,中国大学踏上征途。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启示?澎湃新闻特推出“大学2025”专题,以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之变。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永谋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缩招、减招是表象,深度调整文科教育以适应时代才是关键。在理想状态下,未来学科应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围绕问题组织起来,而且能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灵活调整,带有很强的弹性、灵活性和流动性。不适应时代的文科可以缩招,调整后适应时代的文科还可以扩招。

最近,文科缩招的问题被广泛讨论。
几年前,在澎湃专访中我就提出,文科学术博士可考虑规模减招,看能否实现减员增效。结果也是物议沸腾,并且相关部门还找我调研过。我并不反对研究生扩招,但反对太多人搞学术,主张多数人拿个专业文凭就好了,因为太多人“注水”研究迟早把学术彻底“搞黄”。
在此简单谈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人尚文,文科缩招论必然被批。
古代中国轻视自然科学技术,甚至斥之为“奇技淫巧”,这是众所周知的传统。我们古代一直是文科大国,精英99.9……9%学文,然后“货与帝王家”。科举废除之后,理工科才开始建制化传到国内,情况才逐渐开始改观。我年轻的时候,大家还觉得厂里的工程师还不如个机关干事,因为前者是干活的,后者是管人的,要高级一些。
直至今日,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视文科的国家“之一”——我甚至想把“之一”给取消了。无论是从业人数、学生数量,还是经费投入、成果产出和学术活动,我们不是世界第一,也是前三甲。1999年高校扩招浪潮中,扩张文科最简单,花钱不多,因此扩张得不少。在这样的氛围下,谁说缩招文科,被批评非常自然。
第二,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文科缩招是大势所趋。
放眼全球,国内高校缩招文科并非什么特立独行。应该说,压缩传统文科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而且此种趋势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了。疫情加剧这一趋势,智能革命也加剧这一趋势,但疫情和AI并非减招文科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既有的、传统的文科已经不适应智能社会发展。这直接表现为金力校长所说的:生源萎缩,社会需求萎缩,文科需要“大手术式”改革。
国外也在缩招文科,我问过一些外国同行。他们也有不满,但是不多,因为在他们看来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然后把专业砍掉很正常。他们的高校主要不靠国家拨款,尤其是私立大学,没有社会需求、找不到经费、办不下去砍掉属于正常情况,经常会发生。
国内很多人反对文科减招,主要是说给教育部、说给领导听的,因为他们管着钱。更重要的问题是:传统文科到底有没有社会需求,有多少社会需求,有哪些社会需求?反对者要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国家的支持不能不顾社会需求。
第三,调整后的文科应该有用,彻底改掉“无用便是大用”的过时看法。
“文科无用论”接二连三引发舆论,我一直反对它:文科当然有用,而且在AI时代有大用。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文科无用,而是既有的、传统的文科用处堪忧。
既有文科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上,以多看了几本书、看了别人没有看过的书、记住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为荣,这种博学文科在搜索引擎、大模型流行之后基本无用。这一点难道还不清楚吗?如果非得说还有点用处,那就是训练学生的记忆力。
20世纪是科学时代,21世纪是技术时代,技术合理性自此压倒科学合理性,成为社会合理性的基础。在知识问题上,一门学问并不能因为宣传追求真理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而必须证明自身的技术目标和对社会福祉有所帮助。今天已然是知识冗余的社会,知识太多、学科太多甚至已经造成负面效应,我称之为“知识的银屑病”。学科太多了,想要生存下去,就要证明自己的有用性。
在我从事的哲学专业,还有人高唱“无用便是大用”,这是对时代变迁不敏感。
最后,缩招、减招是表象,深度调整文科教育以适应时代才是关键。
今天的文科设置,与工业革命、电力革命相适应,不适应信息时代、AI时代很正常。很多人已经指出,大学是社会保守势力,它的变革总是来得慢一些。尤其是大学文科,历来热衷于维护、传承所谓社会传统,喜欢为旧时代唱赞歌。
在中国,二十多年的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每年超过千万,高校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很多大学从业者还残留着精英教育的观念,看不到今日大学生只是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在此情形下,跟学生说“无用便是大用”,一是学生嗤之以鼻,二是学生真听进去可真是害了学生。一句话,调整之后的新文科必须有用,还必须有大用。
如何有大用?这涉及更大范围的学科适应性改革。事实上,AI冲击的不仅是文科,而是对文理工管所有学科都产生颠覆性的冲击,大家都要进行“大手术式”改革。难道不是吗?码农程序员,搞土木的,化学专业,数量统计,经济分析,法律事务,动画视频,教育技术,新闻传播……这些理工科、社会科学专业是不是同样面对巨大的AI压力。
在理想状态下,高校学科调整和改革应该通盘考虑,文科调整和改革只是其中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只有在此情境之下,才能讨论新文科的有用问题。
传统的文理工管的学科设置已经不适应智能社会的发展。在理想状态下,未来学科应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围绕问题组织起来,而且能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灵活调整,带有很强的弹性、灵活性和流动性。不适应时代的文科可以缩招,调整后适应时代的文科还可以扩招。
当先要做的便是,对AI时代高校学科调整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地缩招、减招。这需要有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牵头,组织跨学科的力量认真研究,整体布局,逐步推进,不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被短期的社会形势推着四处乱窜。要知道,东南西北风很快会变化。
从根本上说,人的问题是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humanities)最核心的问题。文科审视AI,应对AI冲击,不能离开人文,而文科的调整与改革亦是如此。我认为,AI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机器人变成人,而是人会变成机器人。这个问题是未来文科调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我总以为,如果哪个国家能在这一波“AI时代教育改革”中引领时代,像当年洪堡改革德国高校一样,肯定能在21世纪大国竞争当中赢得根本性的先机。我的意思是说,高校改革步子可以更大一点,不光是文科缩招而已。

作者/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 编辑/张成杰 澎湃新闻记者

原标题:大学2025丨刘永谋:不适应时代的文科可以缩招,调整后适应时代的文科还可以扩招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6877c2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不适应时代的文科可以缩招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78) 热点(2648) 新闻(13287) 国际(5334) 娱乐(4683)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34) 音乐(2082) 民生(3808) 行业(348) 财经(1705) 股票(365)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4)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5)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7)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946) 观点(1026) 房产(1140) 汽车(297)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56) 展会(4) 数码(215) 足球(222) 体育(1078) 教育(1401) 高校(1668) 法制(2227) 军事(550) 游戏(260) 小说(863) 美女(19962)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6)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3)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